400-123-4567

乐鱼体育新闻资讯
leyucom乐鱼官网,个人养老金、资管新规、新市民金融服务……你心中的2022年中国金融十大新闻是它们吗?发布日期:2024-10-06 19:32:27 浏览次数:

  2022年,面对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冲击,我国经济面临一些挑战和下行压力。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金融管理部门及时出台一系列货币金融措施,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金融业主动作为、靠前发力,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持。2022年,人民银行实施两次全面降准,完成上缴结存利润超1万亿元支持留抵退税,降低政策利率、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持续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结构性货币政策方面,在2021年出台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后,2022年,人民银行再推出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金精准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同时,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项目融资支持,也成为扩投资、稳经济的关键举措。

  上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稳住经济基本盘作出积极贡献。截至2022年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2.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3.9个百分点;1至11月,社会融资 规模增量累计为30.4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1万亿元;1至11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9.91万亿元,同比多增1.09万亿元。

  2022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实施力度,金融调控力度持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提升。

  人民银行全年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0.5个百分点,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积极配合财政政策发力,较好地满足了稳住经济基本盘的资金需求。两次降低政策利率共20个基点,一年期与五年期LPR分别降低15个基点和35个基点,持续推动市场利率稳步下行。创设科技创新专项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航空业应急贷款、保交楼专项借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工具,不断增强对基建、房地产、科技创新、设备更新改造、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等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住房按揭贷款、个人消费贷、货车司机贷款等延期还本付息,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机构对基建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等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及接续措施,较好地降低了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冲击。

  银保监会出台多项细化实化政策措施,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鼓励保险机构加大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基建、助力高端制造业等的力度,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与效率。

  证监会优化监管工作安排,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多层次REITs市场建设。房地产融资方面,“三支箭”措施出台,从信贷支持、债券融资、股权融资三方面发力,有序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2022年,金融调控全方位、多领域持续发力,为稳住经济基本盘作出了较大贡献。

  2023年,国内外形势仍较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为稳住经济恢复的基本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leyucom乐鱼官网,,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

  2023年,加大金融调控力度,首先需要从总量上入手,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为经济运行企稳回升提供持续且充足的资金支持。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以维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其次需要继续推动市场利率稳步下行,着力扩大企业与居民中长期信贷需求。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保持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再次需要聚焦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提升金融调控的精准度。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同时,还需维持政策性银行较大的信贷额度,继续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基建重点项目加快落地。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其良性循环对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房地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概是7%左右,加上建筑业等相关产业达到14%左右,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占地方综合财力的将近一半,房地产贷款加上房地产抵押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接近40%,房产占城镇居民家庭资产的近六成。

  “稳地产”“保交楼”是2022年经济金融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从2022年初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款政策调整、年中的开发性政策性银行设立专项借款“保交楼”,到LPR下行、各地降低首付比和房贷利率,政策面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端同时发力,力保楼市平稳。2022年11月以来,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和证监会宣布调整优化五项措施为代表,金融支持稳地产力度持续加码,信贷支持、债券融资、股权融资政策“三箭齐发”,保障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大幅提振市场各方的信心。

  2022年,各部门、各地区推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在符合金融审慎管理制度、风控、合规要求和市场化、法治化、制度化原则下,leyucom乐鱼官网,推动金融扎实、有序地支持房地产市场企稳复苏和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在居民端和需求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与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均已下调、借款和还款便利度有所提升、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进行阶段性调整、对居民换购住房予以个税退税优惠等相关政策“组合拳”,有利于降低购房成本、提升居民购房意愿和能力、促进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的恢复,并积极助力房地产市场交易的信心回暖、情绪修复、成交提振。

  在企业端和供给侧,从银行信贷支持、债券融资支持到股权融资支持,在三个融资主渠道拓宽房地产企业融资途径的“三支箭”政策组合,措施全面、力度积极,多维度、多角度、多层面地防范化解房地产企业资金链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债务风险。从短期来看,这有助于稳定房地产行业对宏观经济大盘的支撑;从中长期看,这有利于构建多层次的房地产融资体系,促进房地产行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与房地产市场良性健康发展。

  特别是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从房地产企业、建筑企业、住房金融消费者等主体面临的各项风险及困难出发,对各类房地产企业一视同仁,有针对性地协调和鼓励金融机构、资产管理机构等房地产市场金融业务参与者共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该项政策提出了细化、可行的纾困措施,更具针对性地解决房企流动性和行业周期性问题,坚定保障房企合理融资和居民住房消费需求。

  2022年以来,养老第三支柱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养老理财、特定养老储蓄、商业养老保险等产品“多点开花”,积极探索满足人民群众差异化养老金融服务需求。目前,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由“四地四机构”扩大至“十地十机构”,产品发行规模达1000亿元。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稳步推进,试点区域已扩大至全国范围,并允许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参与试点。2022年11月,工、农、中、建四家大行在合肥、广州、成都、西安和青岛五个城市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另外,自2023年1月1日起,北京市、上海市等10个省(市)将开展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

  当前,个人养老金制度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北京、上海、广州等36个城市成为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地区),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机构名单以及首批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产品和销售机构名录相继发布。伴随相关配套政策陆续出台,个人养老金制度稳步推进,将给养老金融市场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提出探索建立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的三支柱养老保险模式。经过多年发展完善,我国已建立全球覆盖人口最广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在内的职业养老保险也得到发展,但个人养老金发展相对滞后。人口老龄化现状和发展趋势决定了我国需要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以更好满足居民追求美好生活需要。

  2018年,我国开始试点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此后,养老基金、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理财等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相继推出。2022年,我国在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和实践落地方面取得重大进展。2022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作为个人养老金发展的顶层设计,明确个人养老金采用市场化运营方式,实行个人账户制度,国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此后,个人养老金落地实施工作快速推进。2022年11月,人社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明确参加流程、账户管理、个人养老金机构与产品管理、监督管理等。财政部、税务总局出台个人养老金具体税收优惠政策。银保监会、证监会出台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准入制度、准入机构和产品。最终顺利实现个人养老金在36个先行城市(地区)落地。

  与此同时,金融行业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发展个人养老金相关服务。银行业发挥其覆盖面广、更接近客户的优势,服务个人养老金开户,开展特定养老储蓄,代销理财、保险、基金等产品试点。理财子公司积极推出养老理财产品。保险业发挥其长期投资优势,推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等产品。基金业则发挥投研优势,推出个人养老金基金。目前,我国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涵盖储蓄、理财、保险、基金等产品,为客户提供了多种选择。

  就个人养老金本身而言,在微观层面有助于个人积累养老资产,在宏观层面有助于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并且将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大规模、稳定的长期资金,助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考虑到个人养老金发展政策环境友好,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居民养老储备意识和能力增强,其发展前景为各界看好。

  2022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汇率弹性不断增强,双向波动成为常态,有效发挥了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汇率运行有两个特点:一是从双边汇率看,人民币对美元有所贬值、对其他主要货币有所升值。二是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从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来看,2022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阶段性震荡走贬态势,年末逐渐回升。2022年3月以来,受美联储政策外溢效应等影响,人民币汇率表现出阶段性走低,到5月中旬贬值至6.8左右,后维持在6.65至6.8区间内双向波动;8月中旬以后,人民币汇率再次波动走贬并跌破7;11月末以来,人民币开始走升,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于12月5日双双涨破整数点位7,重返“6”区间。

  2022年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走强,3月初最高升至6.30附近。之后,受国内疫情反弹、经济复苏受阻、中美利差倒挂、美元指数飙升等内外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冲高回落,于4月底跌破6.40,9月中旬跌破7.0,到10月底11月初跌至7.30附近。之后触底反弹,于12月初重新升回7.0以内。人民币汇率在年末走升,主要反映了近期一系列边际利好的影响,如美国通胀数据回落、美联储紧缩预期改善、美元指数回调、美股反弹,加之国内疫情防控政策和房地产政策优化,稳增长力度加码,资金也在加速流入中国市场。

  在不到3个月时间里,人民币汇率完成了双向“破7”的轮动,反映了汇率市场化程度提高和双向波动弹性增加。在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和央行退出常态化干预下,汇率既可能涨也可能跌,测不准是必然,双向波动是常态。关键点位更多反映的是心理作用,从来没有所谓的汇率“红线”,管理部门主要需警惕单边预期下的顺周期“羊群效应”,市场主体则需要保持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国内物价和金融系统保持稳定,这让中国政策制定者有底气对汇率日常波动保持“善意的忽视”,同时坚持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坚持稳步推进制度型金融开放。可以说,人民币经受住了美联储紧缩上半场金融冲击的考验。

  在结束连续多次加息75个基点之后,2023年,美联储货币紧缩进入下半场。外部环境更趋动荡多变,全球高通胀挑战依然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可能在全球更广泛围蔓延leyucom乐鱼官网,,金融体系脆弱性不断积累。但中国经济整体好转有基础,在稳增长政策叠加生效、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市场信心提振和基数效应下,中国经济有望走出不同于海外的独立上升趋势,这将支撑人民币汇率企稳回升。不过,经济修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经济工作也需要做好多个统筹和平衡,人民币汇率有条件保持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但阶段性的承压仍有可能出现,双向波动仍将是常态。市场主体宜强化风险中性意识,控制好货币错配和汇率敞口。

  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提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2022年4月,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稳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由向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等主体筹集的资金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组成,是用于国家处置重大金融风险的后备资金。目前,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基础框架初步建立,已有一定资金积累。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增强化解处置重大金融风险的资源供给,有利于织密织厚金融安全网。

  与此同时,中小银行改革化险也在提速。监管部门支持兼并重组,优化市场布局,增强中小银行发展动力。2022年5月底,吸收合并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焦作中旅银行后的“新”中原银行成立。近两年成立的四川银行、山西银行、辽沈银行等也都是由省内的中小银行合并而来。另外,2022年4月,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已经正式开业,标志着以省联社改革为重点的农信社改革步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始终是我国经济领域的工作重点。经过几年改革与治 理,截至目前,我国金 融风险整体收敛,风险化解取得重大进展。不过,受内外部环境影响,未来仍面临潜在风险挑战,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快金融稳定制度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要推进对重点领域的风险处置工作。

  完善金融稳定制度体系方面,重点在完善金融安全网建设。要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完善金融稳定的法律体系、筑牢金融安全网是至关重要的工作。所谓金融安全网,是指政府用以预防和应对金融业遭受不利冲击导致传染性挤兑破坏的一组政策制度设计,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风险防范,即降低或控制各类金融机构金融风险的积聚和暴露;二是风险处理,即当金融风险发生时,采取相应措施抑制或降低风险外溢性以及处置成本,使市场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从国内外实践来看,金融安全网通常包括微观审慎监管、风险保障机制以及最后贷款人三大支柱,其中风险保障机制是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的主要作用在于,当金融机构面临挤兑、破产或者其他风险事件时,通过保护储户(或投资人)利益来稳定市场情绪,避免风险外溢和扩散,减少单一风险上升为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降低财政救援成本。与金融安全网的另外两大支柱(关注单一金融机构稳定的微观审慎监管和关注单一银行流动性的最后贷款人制度)不同,风险保障机制更加关注保护金融消费者、增强储户和市场信心。

  重点领域风险处置方面,要继续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地方中小银行(主要包括城商行和农村中小银行机构)是我国银行业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小微民营企业的重要力量。由于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部分地方中小银行在业务发展模式、公司治理、风险抵御能力等方面的一些弱点开始显露,既不利于中小银行机构稳健、可持续发展,也会削弱地方中小银行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目前,专项债已经成为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的重要创新方式,在一些中小银行融资比较迫切的地区开始推行。下一步,需要将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和体制机制改革相结合,在夯实中小银行风险抵补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完善银行公司治理、优化经营机制、提升竞争能力,为地方中小银行经营效率提升、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债券市场方面,2022年5月,人民银行、证监会、外汇局发布联合公告,统筹同步推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将境外机构投资者可投资范围扩展到交易所债券市场。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债券市场的政策得到统一,中国债券市场制度型开放迈出了重要一步。2022年7月,在债券通开通五周年之际,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发布联合公告,开展香港与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以下简称“互换通”)。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签署人民币/港币常备互换协议,将双方自2009年起建立的货币互换安排升级为常备互换安排。2022年12月,人民银行、外汇局联合发布通知,完善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即熊猫债)资金管理要求,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在境内债券市场融资。

  资本市场方面,一系列开放举措也相继落地。2022年7月4日,交易型开放式基金(交易所买卖基金)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正式启航。2022年12月19日,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联合公告称,原则同意两地交易所进一步扩大股票互联互通标的范围。

  2022年7月4日,在债券通开通五周年之际,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发布联合公告,同意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统称“内地基础设施机构”)和香港场外结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基础设施机构”)开展互换通,便利境外投资者通过香港与内地基础设施机构连接,参与两地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机制安排。初期先开通“北向通”,即境外投资者经由两地基础设施机构之间的交易、清算和结算等方面互联互通的机制安排,参与内地银行间金融衍生品市场。

  “互换通”的推出,是继沪深港通、债券通之后,连接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又一新里程碑,对推进我国债券市场高水平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互换通”的推出有利于丰富境外机构管理利率风险的渠道。境外机构可以不改变自身交易和结算习惯,通过参与境内人民币利率互换对冲部分利率风险敞口,减少利率波动对所持债券价值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我国债券市场对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

  其次,有利于推动境内利率衍生品市场稳步发展。当前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的参与主体主要是境内银行机构,“互换通”启动后,将会增加境外机构通过在岸人民币利率互换管理债券利率风险的需求,从而丰富境内利率衍生品市场的参与主体和提高互换市场资产的流动性;

  其三,有利于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在“内外”沟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互换通”的启动,推动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继续深度合作,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强化;

  最后,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随着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签订常备互换协议,境外机构对可投资的人民币资产提出了更多需求,“互换通”的推出及时将金融双向开放拓展到利率衍生品领域,能够显著提升我国债券资产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

  纵观2022年全年A股市场表现,首次公开发行(IPO)成绩单亮眼,接近400只新股上市,IPO融资额突破56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比2021年全年的5478亿元增长约3%,连续两年创出历史新高,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支持成效显著。

  从各大板块来看,实施注册制的科创板和创业板成为A股IPO市场的主力,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及新兴产业的支持。按IPO数量计算,创业板和科创板分别以超过140只新股和超过110只新股排名前两位,约占A股IPO总数量的三分之二;按融资额计算,科创板和创业板首发募集资金分别超过2300亿元和超过1700亿元,两者合计占A股IPO总融资额的七 成;在2022年A股前十大IPO融资额中,有7家来自科创板、1家来自创业板。与此同时,北京证券交易所也实现了稳健发展,2022年前11个月IPO融资额已超过百亿元。

  2022年A股融资再创新高leyucom乐鱼官网,,主要得益于国内资本市场的持续深化改革。截至12月9日,2022年A股IPO融资额达5765亿元,创历史IPO融资额新高。在行业分布方面,2022年IPO公司主要来自工业及材料、信息技术及电信服务、医疗和医药、消费行业等。创业板和科创板占A股IPO总融资额的七成。

  A股融资规模扩大,离不开政策对资本市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曾撰文提出,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风险缓释、政策传导、预期管理等方面有独特而重要的功能,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在高质量发展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2019年,科创板在上交所开市,注册制试点成立;2020年,创业板开启注册制试点;2021年设立北交所并试点注册制。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的设立对完善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全面注册制改革,积极完成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发展的战略任务。更多科技创新企业加入到A股市场融资队列。一方面,科创板和创业板对上市公司的包容性更高、门槛更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企业以及国家自主创新中小型企业踊跃上市。2020年,IPO募资金额最高的行业分别是电子、医药生物和机械设备;2021年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注册制的推动下,高新技术产业公司上市融资规模快速提高,科技企业规模和成长性的提升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重要动力。另一方面,北交所以其特色制度更好服务创新型中小微企业,鼓励更多的中小企业坚持科技创新。截至2022年9月,北交所的上市公司中,中小企业占比超七成,民营企业占比90%,行业中最多为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包括材料、信息技术、医药生物、“双碳”等细分领域。

  展望2023年,宏观政策稳中求进,稳增长仍是经济工作的核心,改革将不断深化,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且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扩大内需政策料将加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表明将不断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随着监管部门探讨更多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务实举措,持续提升审核效率,A股市场的IPO发行数量预计会平稳增长,融资额有望再上台阶。

  2018年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正式出台,拉开了资管领域改革序幕。2022年是资管新规全面施行的第一年,在资管新规框架下,资管业务全面回归本源,展现出一系列积极变化,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程度不断提升,理财产品投资策略、期限品种不断丰富。截至2022年6月底,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7.72万亿元,占比95.09%,较去年同期增长16.06个百分点。

  在净值化程度不断提升的同时,理财产品也经受着“破净”和投资者赎回的考验。2022年以来,伴随债市、股市震荡频繁,理财产品净值波动明显增大。特别是11月以来,受债市影响,一直表现较为稳健的中低风险固收类产品也出现较大净值波动,赎回压力增大。在资管产品进入全面 净值化新阶段,理财公司如何应对产品净值波动、投资者如何树立长期投资和理性投资理念成为不容回避的课题。

  2022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结束后的第一年。在资管新规大框架下,理财业务相关细则持续完善,银行理财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产品净值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净值化运作模式下,单只产品规模持续增大。同时,随着理财投资门槛金额降低、理财代销渠道拓展,持有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也较年初明显增长。

  理财业务也呈现诸多新特征:养老理财试点规模进一步提升,并成为理财产品重要创新方向;现金管理类理财整改有序推进,稳步迈向规范化发展新阶段;随着理财产品客户触达能力提升,投资者机构选择更加多元;农银理财与法巴资管获批共同出资设立合资理财公司,标志着五大行合资理财公司均就位。

  此外,leyucom乐鱼官网,伴随着净值化率提升、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破净”与回撤也成为理财公司成长中的新烦恼。理财公司主要从产品策略调整、投资者教育、费率优惠、自购产品等多重维度应对破净压力、提振投资者信心。事实上,“破净”产品占比阶段性明显提升可以看作是在资管新规之后,在产品净值化改造完成之际,市场环境变化下形成的压力测试,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这将有助于推动银行资管体系完善。

  从中长期看,银行理财可能正酝酿以下蝶变:一是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及金融市场自身发展,净值波动幅度加大甚至破净将不再罕见,需要持续深化投资者教育。二是客户真实风险偏好回归将带来部分金融资产重新配置,居民财富累积也将对资产配置提出更高要求。商业银行及理财公司需提供更丰富的产品体系和差异化服务,伴随着收益率曲线长端资金供给增加,将改变大量资金集中于短端的现状。三是随着理财公司运营更加成熟化、市场化,真正的资管能力将逐步被打造。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不断迈向纵深,叠加机构客户拓展、养老金账户制建设等业务机会,为理财公司进一步做大AUM并提升权益投资占比提供了机会,会持续为资产市场带来增量资金。四是投资者应意识到刚性兑付已然打破,需进一步理性分析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更深入地了解所投理财产品风险收益特征,并逐步树立长期投资理念。

  由于存款市场竞争激烈,在实际执行中,很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接近自律上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场利率有效传导,存款利率难以跟随市场利率变化。

  为解决上述问题,2022年4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新的机制建立后,银行的存款利率市场化程度更高,在当前市场利率总体有所下行的背景下,有利于银行稳定负债成本,促进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

  2022年9月中旬,部分全国性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带动其他银行跟进调整。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这是银行根据市场利率变化调整存款利率水平的主动行为,体现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尽管全球经济金融不确定性丛生,中国依旧坚定不移地深化存款利率市场化,蹄疾而步稳。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利率管制基本放开,金融资本的使用和分配效率显著提高,银行体系切实发挥了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2021年6月,人民银行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优化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形成方式,存款基准利率浮动倍数形成改为加点确定,消除了存款利率上限的杠杆效应,优化了定期存款利率期限结构。2022年4月,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目前,国债利率和1年期LPR已具备较高的市场化程度,改革开放在金融领域的深化和拓展取得积极成效。

  随着存款利率的进一步市场化,2022年9月中旬,国有商业银行主动下调了存款利率,带动其他银行跟随调整,其中很多银行还自2015年10月以来首次调整了存款挂牌利率。这是银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稳定负债成本的主动行为,显示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2022年9月,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30%,较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前的4月下降了0.14个百分点。

  这也是以改革的办法推动实际贷款利率下行的有力体现。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建立,存款利率跟随市场利率变化,将使存款利率定价更加市场化。在当前市场利率总体有所下行的背景下,此举有利于压降银行负债端成本,为银行降低净息差压力,从而为贷款利率下行释放空间。数据显示,2022年9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34%,同比下降0.66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0%,同比下降0.59个百分点,处于有统计以来低位。

  当然,改革只是行至中点,并未到达终点。当前,利率市场化已经进入深水区,在整体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的同时,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仍有待进一步优化。

  利率市场化大有可为,也必将更有所作为。下一步,应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加强存款利率监管,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发挥LPR改革效能,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未来,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如何在兼顾宏观经济目标和金融稳定性的前提下渐进、审慎地推进,值得期待。

  近年来,以建筑工人、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直播网红等为代表的新市民群体正在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城市工作、穿梭,为城市发展贡献了力量。新市民人口数量有3亿多,他们都面临着安居乐业、就业创业、租房买房、孩子上学、老人养老这些需求。因此,非常有必要完善金融服务,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提升金融服务新市民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2022年3月份,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支持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助力新市民在城镇更好安居创业,切实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银行业保险业针对新市民的需求和痛点,围绕创业、住房、消费等多个场景推出了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

  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举措。

  3亿多新市民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城镇化加快推进,大量新市民进入城镇工作和生活。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加强和改进新市民金融服务,是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普惠金融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金融为民”的具体体现,是弥补金融短板、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一年来,银行业和保险业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创新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新市民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助力新市民安居乐业。但新市民金融服务仍然存在改进空间。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主要责任在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保险业,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第一,金融机构应转变观念理念,leyucom乐鱼官网,把新市民作为重要服务对象,把服务新市民纳入发展战略,作为普惠金融下一步努力方向和“第二曲线”,持之以恒加大支持力度,逐步提高新市民群体的占比。

  第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通过设立专项额度、加大考核激励等措施,完善内部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支持和鼓励分支机构和一线工作人员持续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增强金融服务质效和温度。

  第三,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面向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大学毕业生等人群,针对就业、创业、消费等不同阶段的需求,推出期限灵活、额度和费率适中的产品,提高“首贷户”和信用贷款比例。

  第四,充分应用金融科技理念和手段,通过获取多方数据和信息等方式对新市民进行精准画像,创新对新市民的信用评价方式,降低对抵(质)押物和担保公司依赖,提高金融服务和风险管理效能。

  金融机构还要完善制度安排,优化业务流程和环节,更加契合新市民金融服务需求特点,打通金融服务“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对新市民开户、结算、担保等方面的费用,在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应加大“减费让利”力度。尤其是中小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和保险公司,要发挥机构层级较少、响应速度快、创新活力强等特点,在服务新市民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同时,要加强和改进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大力提升新市民金融素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转载声明:本微信公众号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及本微信公众号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河南一新娘哥嫂多要18万彩礼未果,亲友爬婚车阻拦?当地:细节有出入,已介入处置

  民宿老板回应哀牢山爆火:国庆期间房源天天爆满,平时约90元一晚涨到约240元

  比北极鲶鱼家里还富!网曝又有官三代炫富:银行存款24亿,过个生日家里就给1.8亿

  网曝33岁中国男子在日本猥亵女性后火速回国,近日又重返日本,在机场被捕